2024-09-17
第一节,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第七条强调班车、旅游和包车客运需遵守相关法律和条例,班车客运需按规定站点停靠,不得站外揽客;包车客运则需按约定路线行驶,不得沿途揽客。第八条规定,班线经营权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决定,中标者需承诺并提供相应服务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于2004年4月14日经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同年4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第406号令正式发布。该条例是关于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重要法规,旨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保障运输安全,促进运输业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为了规范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规。 条例背景与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一部重要法规。
1、第十条 铁路局和分局机关内部机构的行政人员编制数,在部控限额内由企业确定,报部备案。第十一条 铁路运输基层单位行政管理及服务人员比例,由企业依据部定标准核定。
2、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铁路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强对铁路企业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铁路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企业的行政部门(不包括党、工会、共青团和检察院、法院)的机构编制工作。
3、使运输指挥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和严密监视剧毒品在铁路运输信息和运行状况,确保其安全运输准确无误。
4、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铁路(以下简称铁路)用工行为,加强用工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企业(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通过签订劳务协议所使用的人员。
运输企业管理制度 包括:车辆管理,安全管理,司机管理,费用管理等等。... 包括:车辆管理,安全管理,司机管理,费用管理等等。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驾驶员的管理 将驾驶员信息登记在册,检查驾驶员证件的真实性。定期检查驾驶员的相关驾驶证件,确保证件做定期审验。定期与驾驶员进行座谈,了解情况。牢固树立驾驶员安全生产、安全驾驶的思想,做到不盲目开车、不违章开车、不疲劳开车、不酒后开车、不超载、不超速。
热爱集体,关心企业,严守职责,热爱本职工作,讲究职业道德,热情待客,文明服务,为本公司建立良好声誉,树立良好的形象。 各员工必须按时上、下班,不旷工,不擅离职守;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不得私自调班或调休,需调班时必须找好调班人员,征得领班,经理同意后方可调班,如果擅离职守当自动离职处理。
\x0d\x0a\x0d\x0a第二章办公行为规范\x0d\x0a1严格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熟悉各自的工作流程,认真对待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好习惯。\x0d\x0a2爱护和节约公司资源是每位员工应尽义务,每位员工工作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用电及办公用品及其他消耗品。
道路运输经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守法经营,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说明 已被1996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0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代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100号《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的报告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范围,包括工业、交通、铁道、邮电、民航、物资、商业、文教卫生等部门所属国营工商企业(核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仍由财政部管理)。
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的水平、产品能耗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高低,择优供应能源。对基本由国家分配能源的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定量或者定额包干。节约的部分,归企业留用。第十五条煤炭工业应当发展煤炭筛选和洗选加工,提高煤质,有计划地实行对路供应。
这时期由于处于“文化大革命”当中,企业财务疏于管理,国家对营业外支出没有新的规定,管理上比较混乱。
管理和指导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经常宣传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监督、指导国营工业、商业、粮食、外贸、物资及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工作,协调企业财务中的有关问题。
第一条 为加强运输征管,提高运输生产运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依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和《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结合我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运输生产应当遵循统一管理,协调发展,规范运作,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兼顾,车辆和客运站同步发展的原则。
通知要求各交通运输企业务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理解和细化落实这些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持续改进。这是交通运输行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行业稳定和公众安全的重要举措。
该办法主要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评价和管理。办法明确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管理等关键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监管部门审核的三级评价体系,旨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